法条搜索 咨询
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列表
  • 放高利贷是否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放高利贷可以报警抓他吗?

    2022-03-09 388人看过

    高利贷的消极影响十分明显。企业如果利用高利贷资金进行经营活动,一旦资金断链,企业可能濒临终结,高利贷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此外高利贷是刑事犯罪的重要诱因,受高额利润驱使,几乎所有的涉恶、涉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类犯罪案件中,都有高利贷的影子。如何通过法律来规制高利贷行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现在和律科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法律到底是如何规定的吧!放高利贷是否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司法实

  • 1

    2025年民间借贷最高利息多少是合法的?根据2025年最新法律规定,我国民间借贷的合法利息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具体标准如下:1 合法利息上限计算公式:年利率≤4倍LPR(以合同成立时的LPR为准)。2025年参考值:目前LPR约为3 65%,因此合法年利率上限约为14 6%(3 65%×4)。2 超出部分的处理超过4倍LPR的利息:属于高利贷,

  • 2

    欠钱不还可以直接找对方协商;协商不好的就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一般可以先申请诉前保全,确保自己的财产不会经他人使用、再者就是起诉、只要法院受理了之后就可以执行,最后就可以依法的判决。欠钱不还最好的处理是什么?欠钱不还的,首先可以和债务人协商处理,要求其尽快还款或是达成新的还款协议;也可以直接起诉,但同时要搜集并保存好相应的证据,比如借条、往来邮件、手机短信、录音、汇款纪录等,还有要看借条上面有没有还

  • 3

    民间借贷诉讼费用收取标准2025最新根据2025年最新规定,民间借贷诉讼费用的收取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按照诉讼标的金额分段累计计算。具体标准如下:一、案件受理费(财产案件标准)民间借贷纠纷属于财产案件,诉讼费用按以下比例分段交纳:诉讼标的金额收费标准≤1万元50元 件1万~10万元按2 5%交纳10万~20万元按2%交纳20万~50万元按1 5%交纳50万

  • 4

    欠款诉讼时效期限是三年,最长20年,对于欠款纠纷的相关情况也是属于民事纠纷,是适用于《民法典》中规定的诉讼时效的,具体情况下还存在不受诉讼时效适用的情况,要结合实际而定。欠账6年了还能起诉吗?欠账6年了可以起诉。欠债六年不代表就一定会超过诉讼时效。1、如果债虽然有六年了,但是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尚未满三年;2、或者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情况下,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债权后的时间尚未超过三年的,则就还在诉讼时

  • 5

    欠钱不还最新政策2025规定近年来,欠钱不还现象日益严重,对社会信用体系和经济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为规范借贷行为、维护债权人权益,202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通过加强信用管理、提高违约成本、完善法律保障等措施,构建更加健康的信用环境。以下是2025年欠钱不还最新政策的详细解读。一、政策背景与现状欠款不还的普遍性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借贷市场的繁荣,欠款不还现象在个人借贷和小微企业融资中尤为

  • 6

    欠款起诉流程详细步骤和时间规定2025最新在经济交往中,欠款不还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协商无法解决问题时,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欠款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以下将详细介绍欠款起诉的流程步骤以及相关时间规定。一、起诉前的准备证据材料收集在起诉欠款人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这些证据将有助于法院了解案件事实,为诉讼请求提供支持。常见的证据包括借条、收据、转账记录、借款协议或贷款协议、逾期催收记录等。这些材料

  • 7

    欠款无力偿还2024年新规定解读针对2024年制定的对于欠款无法清偿问题的新措施,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层面上的内容:首先是协商还款模式。如贷款人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履行还债责任,可与债权人进行友好洽谈,商讨能否延长相应的还款期限,甚至转变还款方式为分期还款,以此来缓解当前所承受的财务压力。其次是法律诉讼时效。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要求保护自身民事权益的普通诉

  • 8

    2023年网贷逾期新政策1、网贷逾期新规定中包括取消高额罚息以及分期还款停息等,在新规中明确规定了网贷逾期由之前的滞纳金改为违约金,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发生利滚利的情况,二来是对于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也相对小一些。2、分期还款停息,当网贷出现逾期后,银行会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如果借款人有还款能力且有还款意愿的,那么可以协商后续的还款方案,最长可以达到五年六十期的分期长度。总的来说这些新规定的出现虽

  • 9

    父债子还最新法律规定2025年在传统观念里,“父债子还”似乎天经地义,这种观念在民间流传已久,深植于大众认知中。但从现代法律视角来看,其内涵与大众传统认知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法治社会不断发展,法律对于债务责任归属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旨在保障公平正义,维护每个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深入探究“父债子还”的最新法律规定,有助于大众在面对此类复杂法律问题时,作出正确判断与抉择,避免陷入不必要法律风险。​一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