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的框架下,正当防卫作为公民维护自身及他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权利,有着严格且明确的认定标准。2025年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是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在面临不法侵害时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防卫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
正当防卫需同时满足以下五项必要条件:
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现实存在 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这里的“不法”指的是法令所不允许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对于精神病人实施的侵害行为,也可实施正当防卫。但并非所有的侵害行为都能成为正当防卫的起因,像一些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如渎职罪等,通常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并且,不法侵害应是由人实施的,若对动物的加害动作进行反击,原则上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有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那就构成了假想防卫,而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范畴。若其主观上存在过失,且刑法对此行为规定了过失罪,那么就会构成犯罪,反之则不构成犯罪。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只有当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会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和紧迫性,此时防卫行为才具有合法性。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通常以不法侵害人着手实施侵害行为为准,但当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且若待其实施后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而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是当合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时,比如不法侵害人被制服、丧失侵害能力、主动中止侵害、已经逃离现场,或者已经无法造成危害结果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后果等情况。在财产犯罪中,即便侵害行为已构成既遂,但如果还能及时挽回损失,仍可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
3、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 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备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防卫认识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意志则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而实施防卫行为。若缺乏防卫意识,例如故意挑衅他人引发侵害后再进行反击,就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4、对象条件:针对侵害人防卫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进行。因为侵害行为是由侵害人本人实施的,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存在共同侵害的情况,也只能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而不能对未实施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若针对第三人进行防卫,可能会构成其他犯罪或者属于假想防卫、紧急避险。
5、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判断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需要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以及防卫行为所保护的权益等因素。例如,面对轻微的侵害行为,采用过于激烈的防卫手段导致不法侵害人受到严重伤害,就可能被认定为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
1、正当防卫不承担责任 如果防卫行为符合上述五个条件,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即便导致不法侵害人死亡,防卫人也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特别是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防卫过当承担刑事责任 若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导致不法侵害人死亡,则构成防卫过当,防卫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般来说,正当防卫过当致人死亡的,可能会判处三年左右的刑罚。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需要考虑以下情节:
过当程度:过当程度的大小体现了社会危害性程度,会影响到防卫过当的量刑。
防卫动机:防卫行为是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还是保护本人利益等不同动机,在量刑时会有所区别。
权益性质: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权益的性质,也是量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社会舆论:在量刑时,还要考虑社会影响,既要保障公民正当防卫的积极性,又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
正当防卫和互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1、主观意图方面
正当防卫:防卫人主观上具有防卫意图,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不是主动挑起事端去伤害对方。
互殴:双方均有伤害对方的故意,往往是基于相互的矛盾冲突,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打斗,意图使对方遭受身体上的伤害,目的多为报复、泄愤等。
2、行为起因方面
正当防卫:起因是存在不法侵害,这种不法侵害具有现实性、紧迫性,比如遭遇正在进行的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或者其他类型的不法侵害,如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住宅等。
互殴:通常是由琐事等引起互相争斗,双方对矛盾的激化都有责任,往往是基于双方积怨或者相互挑衅等,没有一方具有正当性。
3、行为表现方面
正当防卫:一般多具有突发性,侵害事件突然发生,行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被迫采取措施进行抵御或者反击,具有被动性和防卫性。行为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节制性,是在必要的限度内采取措施制止不法侵害。
互殴:行为一般多具有预谋性,行为人对互殴的时间、地点、相对人比较明确,且具有主动性和不法侵害性。双方存在互相攻击的行为,如互相拳打脚踢、使用工具互相攻击等,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或者在短时间内双方迅速陷入互相攻击的状态。
4、行为限度方面
正当防卫:必须在必要限度内进行,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如果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相差悬殊,就可能被认定为防卫过当。不过,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互殴:通常没有限度的限制,双方互相攻击,以给对方造成伤害为目的,往往是不计后果地互相攻击。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对于有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者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还击一方造成对方伤害的,一般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
如果当事人根据没有发生民事纠纷,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侵害他人的利益的,属于虚假诉讼,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那么,在刑事诉讼中,虚
自从某大学生找工作误入传销组织而最终死亡的消息传出来后,人们也开始对于传销又了更深刻的认识,它带来的危害也一一揭露,关于传销罪
在绑架行为着手后,就不能再成立绑架中止,但有可能成立绑架未遂。未遂主要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原因,而没有具体实施完成犯罪行为
对于刑事自诉案件,很多时候需要有被害者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就需要知道怎样提起刑事自诉。或许很多人对此都不太了解,接下来,律科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提起刑事自诉。自诉案件的范围有哪些?(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1、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4、
团伙诈骗往往是有着较大难度的案件,难已侦破,而且往往会有着较为严重的后果,也因此,有关团伙诈骗罪有着完善的法律规定进行惩处,那么,团伙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团伙诈骗50万元能判多少年?今天律科网小编为您整理和总结了以下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您答疑解惑。团伙诈骗罪立案标准2022团伙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的,就属于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我们都知道有案底之后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是有负面影响的,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案底会影响到个人的诚信信用积分,有案底的自然人在一些生活领域是有限制的,譬如出境,我国法律规定了五种人不准出境,那具体有哪些规定呢?接下来由律科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有案底的人可以出国吗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有案底的人可以出国吗?不得出境的五种人: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法律规定用于对特殊情况下犯罪分子进行救济的一项特殊制度当然想要申请取保候审肯定是有着特殊的法定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犯罪人员都可以申请,那么,哺乳期犯法会判刑吗?哺乳期犯罪能否取保候审?律科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哺乳期犯法会判刑吗?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
女人的犯罪率会比男人低很多,但并不代表女人不会犯罪。有些女人在哺乳期的时候去偷东西或是做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最终被警方给抓到了。但是犯罪对象在哺乳期,那么,女人在哺乳期犯罪怎么办?犯罪嫌疑人处于哺乳期可以批捕吗?听听律科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女人在哺乳期犯罪怎么办?法律规定,哺乳期的女人犯罪一般从轻或减轻处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
公民的人身权益是受法律所保护的,任何人都不得随意侵害他人的身体,否则就会构成侵权,从而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并不是说只要侵害他人身体就要负责的,如果对方先攻击自己,然后自己出于防护的原因,致对方受伤,可能构成正当防卫,那么被打还手致人死亡是不是防卫过当?正当防卫应承担哪些责任呢?下面就由律科网小编来告诉你。被打还手致人死亡是不是防卫过当?首先,被人打还手致人死亡是否构成防卫过当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我们在被别人攻击,被殴打的时候,是可以正当防卫的,对于正当防卫的行为,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即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也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防卫过当的除外,那么构成正当防卫要符合什么条件呢?正当防卫应承担哪些责任?下面律科网小编就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构成正当防卫要符合什么条件?构成正当防卫要符合以下这些条件: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现实存在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
虚假发货算不算欺诈?算。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在提供商品过程中有虚假发货行为的,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增加赔偿其所承受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通常为消费者所购买商品价款的花费的三倍,如果该增加赔偿的金额不满五百元的,法律规定为五百元。故赔偿标准应为商品价款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视为五百元。商家故意发错货算欺骗。故意发错货属于诈骗,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
嫖娼一定要被拘留吗?不一定会被拘留。行为人嫖娼的,不一定会被拘留。如果情节较轻的,可以对行为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重的,对行为人应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
限期出境驱逐出境由谁决定?县级市级公安机关都无权决定,而是由公安部或者公安部授权的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根据《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关于涉外治安案件的办理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外国人需要依法适用限期出境、驱逐出境处罚的,由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逐级上报公安部或者公安部授
偷电犯法吗?偷电违法。偷电属于盗窃行为,需要根据偷电的折现金额及情形判断需要承担的处罚:1、偷电折现金额未达当地盗窃罪的最低立案标准且不存在其他情节的,不构成犯罪的,处拘留,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追缴电费并处应交电费5倍以下的罚款;2、偷电折现金额达到当地盗窃罪的最低立案标准的,或者存在多次盗窃情节的,构成盗窃罪,按照《刑法》的规定进行判刑。偷电被发现了会受怎样的处罚?1、行政处罚,盗窃电能的,由电力
我们都知道有案底之后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是有负面影响的,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案底会影响到个人的诚信信用积分,有案底的自然人在一些生活领域是有限制的,譬如出境,我国法律规定了五种人不准出境,那具体有哪些规定呢?接下来由律科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有案底的人可以出国吗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有案底的人可以出国吗?不得出境的五种人: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
数罪并罚最多判多少年?数罪并罚管制最高不超过三年,拘役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这是数罪并罚最高执行刑期的规定,如数罪都被判处管制,总和管制达到五年,但最高执行刑期不超过三年,也就是说最高执行三年管制。数罪并罚执行刑期的规定,是指在人民法院判决宣告之前,一人犯有数罪,除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以外的刑罚外,应当在总和刑
家庭纠纷可以报警吗?准确来说,不论是家庭纠纷中的口角问题还是暴力问题,当事人都是可以选择报警的。如果情节轻微的,公安机关就会展开调解。而如果情节严重,但还没有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也可以给予处罚。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
判刑后罚金不交的后果?会被强制执行。1、期满无故不缴纳罚款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罚款。而且经强制缴纳仍不能全部缴纳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包括判处的主刑执行完毕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执行财产的,应当追缴;2、犯罪分子因不可抗拒的灾难缴纳罚款确实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减免。经人民法院核实,可以裁定减少或者免除原判决确定的罚款数额。行政机关对被告人因同一事实处以罚款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折扣。法律依
帮信罪如何争取检察院不起诉“帮信罪”可以争取不起诉,需要就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情节轻重、证据情况、违法所得数额等情况和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进行沟通,才可能争取到不起诉结果。帮信罪不起诉的情形:(一)法定不起诉:帮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