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土地承包的核心法律依据仍是《农村土地承包法》,2025年无新的法律修订,但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推进中,农业农村部此前出台的配套规章及2025年相关试点政策对实操流程做了细化,以下是最新法律规定及实操要点梳理:
1、承包方式与适用范围
| 承包方式 | 适用土地类型 | 承包主体 | 核心规则 |
|---|---|---|---|
| 家庭承包 | 耕地、林地、草地等主流农业用地 | 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 是集体土地承包的主要方式,保障集体成员平等承包权,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承包权利,不得被剥夺或限制 |
| 其他方式承包 |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不宜家庭承包的土地 | 本集体成员或外部单位、个人 | 需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公开方式发包,本集体成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 |
2、承包期限及延包新规
基础承包期限: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2025年延包实操要求:国家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且2025年扩大整省试点范围。延包并非自动生效,需完成关键流程:先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并公示;更正土地确权信息中的错误(如地块边界、家庭成员信息等);主动向发包方申请并签订新的延包合同;完成合同变更与登记手续,同时遵循“一户一档”的档案留存要求。
3、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核心权利义务
发包方:主要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有权发包集体土地、监督土地合理利用、制止损害土地的行为;同时需维护承包方的承包经营权,不得干涉其正常生产经营,还需按约定提供生产服务等。
承包方:家庭承包的主体是农户,承包方有权自主经营、获取土地收益,承包地被征收时可获相应补偿;需承担维持土地农业用途、保护土地不遭永久性损害等义务,未经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4、承包合同与权利登记
发包方必须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明确土地位置、面积、承包期限、用途、违约责任等条款,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此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需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以此确认承包权,且颁发证书仅可收取工本费,不得额外收费。
5、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与流转
权利保护:承包期内,发包方一般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比如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可保留或流转承包经营权;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需交回耕地和草地。
流转规则:承包方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经营权。家庭承包的经营权流转需向发包方备案;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流转,需经发包方同意,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承包期。需注意,若承包方曾书面申请交回承包地,或已有偿转让承包权并完成过户,延包时无法再重新获得该土地承包权。
6、承包调整的特殊规定
承包期内原则上不得调整承包地。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调整个别农户的耕地和草地时,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同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若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则按合同执行。
集体土地承包并非要求所有村民逐一签字,核心是承包方案需经法定比例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具体比例因承包方式和承包对象不同有明确区别,以下是详细划分:
1、家庭承包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耕地、林地、草地等主流农业用地,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承包方案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签订承包合同时,只需发包方(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等)与承包方的农户代表签字即可,无需全体村民在合同上签字。
2、其他方式承包(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
该方式针对荒山、荒沟等不宜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方可为本集体成员,也可为外部单位或个人,具体要求分两类:
承包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方案同样需满足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条件,合同签订仅需发包方与承包方签字,无需全体村民签字。
承包方为集体以外的单位或个人:除了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外,还需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此过程也无需全体村民签字,但需通过法定会议程序体现集体意志,避免少数人擅自处置集体土地权益。
此外,若承包期内遇到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形需调整个别农户承包地,制定的调整方案也需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这些规定既保障了集体土地处置的民主决策,也兼顾了承包流程的实操性。
集体土地流转合同约定永久流转是不合法的,相关法律对集体土地流转期限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永久流转”条款会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具体原因如下:
1、受土地承包剩余期限约束: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民法典》相关规定,集体土地中的耕地、草地、林地等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比如耕地承包期为30年,若某农户的耕地还剩15年承包期,其流转合同最多只能约定15年,约定永久流转就超出了法定剩余期限。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也只是延长了承包基础期限,并非允许永久流转。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有最高年限参照:对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其转让需参照同类用途国有建设用地的执行标准。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明确的最高年限,像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等,这意味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也有相应年限限制,无法实现永久流转。
3、租赁类流转额外受20年期限限制:若集体土地流转采用出租的方式,还需遵循《民法典》中关于租赁合同的规定。该法第七百零五条明确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部分无效。即便双方约定“永久租赁”,也仅前20年的租赁关系受法律保护,超出部分不受认可。
不过需注意,流转合同中“永久流转”条款无效,并不代表整个合同全部失效。合同中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款,如流转价款、土地用途、双方权利义务等,若不存在违法情形,仍可继续有效,双方可就流转期限重新协商调整至法定范围内。
农村宅基地只是一种使用权,所有权归村集体。农户对宅基地上的附着物享有所有权,有买卖和租赁的权利,不受他人侵犯。房屋出卖或出租后,宅基地的使用权随之转给受让人或承租人,但宅基地所有权始终为集体所有。出卖、出租房屋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户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土地,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申请宅基地村里不批怎么办?依据宅基地的相关规定,宅基地以一户一宅为原则,达到分户并且符合宅基地
近许多朋友在土地置换遇到问题,不知道其流程是什么,不知道如何置换,有些朋友为此在此方面跑了许多路。今天小编就详细的为您解决商业用地如何置换?商业用地置换需要哪些证件?2022年商业用地如何置换?1 商业用地置换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向国土资源局提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申请并获得同意后,与置换的土地的人协商办理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2 双方当事人应当协商一致,签订建设用地置换协议;
宅基地虽然是农村集体土地,但宅基地的使用权是村民所有的。村民可以在宅基地上兴建房屋。而司法实践中,因宅基地权属产生的争议是非常多的,那么宅基地界线争议该怎样处理?宅基地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律科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宅基地界线争议该如何处理?因宅基地界线问题产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
宅基地确权政策新规2025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持续深入,2025年宅基地确权政策新规重磅落地,这对于广大农民朋友的土地权益保障和乡村发展意义重大。下面为您详细解读这些新规。一、宅基地管理政策解读(一)继承与使用权限制在宅基地继承方面,有三类子女无法继承宅基地。一是户口迁出农村的子女,这类子女脱离了农村集体组织,虽可继承父母房屋,仅拥有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受限。二是已分户且拥有宅基地的子女,依据“
土地纠纷村干部不处理怎么办?一、第一步:固定证据,夯实维权基础无论后续选择何种途径,证据是解决纠纷的核心。参考重庆武隆区“证、核、调”工作法中的证据收集经验,需重点准备三类材料:权属核心证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等法定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土地台账、分地记录等村委会留存的原始资料(可申请查阅并复印盖章);土地流转合同、租赁协议等书面约定(若为口头协议,需收集3名以上无利害关系村
经济适用房土地出让金征收标准20252025年经济适用房土地出让金征收标准没有全国统一的固定标准,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计算方式和比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征收方式及相关示例:1、按比例计算按成交价或评估价的一定比例:有的地区规定按经济适用房实际成交价或评估价的一定比例缴纳土地出让金,比例通常在1%-10%左右。例如某地区规定按成交价的10%缴纳土地出让金,如果经济适用房的成交价为50万元,那么
2025年集体土地承包法律规定最新集体土地承包的核心法律依据仍是《农村土地承包法》,2025年无新的法律修订,但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推进中,农业农村部此前出台的配套规章及2025年相关试点政策对实操流程做了细化,以下是最新法律规定及实操要点梳理:1、承包方式与适用范围承包方式适用土地类型承包主体核心规则家庭承包耕地、林地、草地等主流农业用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是集体土地承包的主
集体土地承包期限规定2025年集体土地承包期限的规定主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条,核心按耕地、草地、林地等不同土地类型划分,同时明确了承包期届满后的延包规则,具体如下:1、耕地:承包期为三十年,且耕地承包期届满后会再延长三十年。这一规定能保障农户对耕地的长期稳定经营,契合粮食生产等农业种植的周期需求,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支撑。2、草地: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草地多用于畜牧业生产
近许多朋友在土地置换遇到问题,不知道其流程是什么,不知道如何置换,有些朋友为此在此方面跑了许多路。今天小编就详细的为您解决商业用地如何置换?商业用地置换需要哪些证件?2022年商业用地如何置换?1 商业用地置换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向国土资源局提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申请并获得同意后,与置换的土地的人协商办理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2 双方当事人应当协商一致,签订建设用地置换协议;
宅基地虽然是农村集体土地,但宅基地的使用权是村民所有的。村民可以在宅基地上兴建房屋。而司法实践中,因宅基地权属产生的争议是非常多的,那么宅基地界线争议该怎样处理?宅基地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律科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宅基地界线争议该如何处理?因宅基地界线问题产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
宅基地确权政策新规2025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持续深入,2025年宅基地确权政策新规重磅落地,这对于广大农民朋友的土地权益保障和乡村发展意义重大。下面为您详细解读这些新规。一、宅基地管理政策解读(一)继承与使用权限制在宅基地继承方面,有三类子女无法继承宅基地。一是户口迁出农村的子女,这类子女脱离了农村集体组织,虽可继承父母房屋,仅拥有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受限。二是已分户且拥有宅基地的子女,依据“
农村宅基地只是一种使用权,所有权归村集体。农户对宅基地上的附着物享有所有权,有买卖和租赁的权利,不受他人侵犯。房屋出卖或出租后,宅基地的使用权随之转给受让人或承租人,但宅基地所有权始终为集体所有。出卖、出租房屋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户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土地,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申请宅基地村里不批怎么办?依据宅基地的相关规定,宅基地以一户一宅为原则,达到分户并且符合宅基地
经济适用房土地出让金征收标准20252025年经济适用房土地出让金征收标准没有全国统一的固定标准,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计算方式和比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征收方式及相关示例:1、按比例计算按成交价或评估价的一定比例:有的地区规定按经济适用房实际成交价或评估价的一定比例缴纳土地出让金,比例通常在1%-10%左右。例如某地区规定按成交价的10%缴纳土地出让金,如果经济适用房的成交价为50万元,那么
土地纠纷村干部不处理怎么办?一、第一步:固定证据,夯实维权基础无论后续选择何种途径,证据是解决纠纷的核心。参考重庆武隆区“证、核、调”工作法中的证据收集经验,需重点准备三类材料:权属核心证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等法定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土地台账、分地记录等村委会留存的原始资料(可申请查阅并复印盖章);土地流转合同、租赁协议等书面约定(若为口头协议,需收集3名以上无利害关系村
2025年集体土地承包法律规定最新集体土地承包的核心法律依据仍是《农村土地承包法》,2025年无新的法律修订,但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推进中,农业农村部此前出台的配套规章及2025年相关试点政策对实操流程做了细化,以下是最新法律规定及实操要点梳理:1、承包方式与适用范围承包方式适用土地类型承包主体核心规则家庭承包耕地、林地、草地等主流农业用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是集体土地承包的主
集体土地承包期限规定2025年集体土地承包期限的规定主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条,核心按耕地、草地、林地等不同土地类型划分,同时明确了承包期届满后的延包规则,具体如下:1、耕地:承包期为三十年,且耕地承包期届满后会再延长三十年。这一规定能保障农户对耕地的长期稳定经营,契合粮食生产等农业种植的周期需求,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支撑。2、草地: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草地多用于畜牧业生产